深刻认识传统地名的当代价值

喻忠磊
 
      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强盛,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。地名是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正式认定的“民族文化遗产”和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17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”。
 
 
       中国地域广阔,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经过大浪淘沙式的“筛选”、累积,留下了浩瀚如烟的地名遗存。其为认识、指代地理实体而生,但却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,承载着自然环境、社会风俗、历史事件及精神信仰等多个层面的信息,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及现代价值。然而,受快速城镇化、全球化及外来文化等的冲击,地名实体不断消失或更新,大量传统地名逐渐消失在 人们视野中,地方集体记忆与文脉延续令人担忧。因此,亟需重新认识传统地名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,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,延续地方记忆及文脉,使“地方”“地名”成为承载人们情感和回忆的家园。
 
一、全面认识传统地名的文化内涵
       地名是人们为特定地理实体或区域所建构的称谓,是一地“地方性”的集中体现,是区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根据文化指向的对象,将文化结构分为物质、社会、精神三个阶层。按照这一观点,地名至少蕴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。首先,地名是地理实体指向的标志,是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反映,体现了特定时期人们对地方的认知,也记录了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。例如中国地名中不乏类似“黄河”“嵩山”“秦岭”“塞罕坝”“白洋淀”等依据地理环境特征命名的地名。
 
       其次,地名形成于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之中,是社会生活的写照。例如,黄河沿岸有许多以“渡”为名的地点,如龙羊峡渡、孟津渡、花园口渡等;在黄河中下游平原,有诸多地方以“集”“庄”“店”等为名;在中国北方及西南等地,有不少地点以墩、台、堡、口、关等为名,反映了当地历史时期的屯田屯兵及军事防御等功能;在古都城市内部,往往存在菜市口、牌楼、坊、胡同、庙等地名;在广大乡村地域更不乏体现传统血缘宗族生活、以姓氏为主要特征命名的乡村聚落。这些地名无不生动地展现了地方的社会生活,也是对历史记忆的高度概括。
 
       其三,地名往往体现人们心灵世界的情感诉求,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。查阅中国地名,不难发现大量地名含有“安”“宁”“平”等字,如瑞安市、安吉市、贵德县、平安县、民和县、互助县等,这些字词象征着百姓追求安宁、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。此外,也不乏依事件和人名而形成的地名,如为纪念孔子讲学的“杏坛”,周武王兴兵伐纣途中驻扎修兵练武之地取名修武
县;为了纪念左权将军山西易县更名为左权县,为纪念黄骅烈士河北新青县更名为黄骅县(后为黄骅市)。诸如此类地名,不胜枚举。此类地名以纪念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形式,实则为对家国情怀、道德、信仰等颂扬和传承。可见,中华优秀传统地名不仅是地
理实体的标识,也是社会生活、风俗及历史记忆的“活化石”,承载着居民的地方情感和集体记忆,是物质实体、人文社会情景及精神情感的统一体。因此,只有保护好传统地名,才能在全球化和外来文化冲击之下维护本地文化多样性和历史底蕴。
 
二、深刻认识传统地名的当代价值
       地名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贴近、联系最直接的文化元素,是人们空间实践的重要线索,也是人类社会、自然与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晶。其不仅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方位指向,也兼具文化、社会及经济价值。
 
首先,地名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。许多地名基于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、历史事件、地理环境等而命题,经过岁月洗礼传承至今,已成为承载着区域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信息的结晶,可为揭示地方环境与社会变迁、历史演进及文化风俗等提供稳定的线索与证据。此外,部分地名本身就蕴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,还有部分地名因特定历史事件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(如南
泥湾、遵义等),对此类地名的保护与传承是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
       其次,保护传统地名可为地方集体记忆和文脉的延续提供载体保障。传统地名是代代相传而来,蕴藏着丰富的地方集体记忆,包含着人们对“地方”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诉求。集体记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连接地方实体和主体情感构建地方认同的纽带。集体记忆的形成与演变是主、客体在时间上交互的过程,优秀传统地名是地方集体记忆的载体,传统地名消失将导致人类集体记忆和情感诉求的断裂,地方文化和历史底蕴将难以抵挡全球化的冲击,地方也就难以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和回忆的精神家园。
 
       其三,优秀传统地名是地方发展的无形资产。随着“符号”消费的兴起,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与地域形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。传统地名作为地方文化的结晶和地方情感的载体,具有很强的感召力,以传统地名为抓手进行地方营销,塑造地方形象, 宣传地域特色,能够扩大地方影响力,提高地方软实力和知名度。将地名文化与特色农业、旅游业、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,积极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,有利于树立强有力的产业(品)品牌和区域形象,释放传统地名文化的经济效应。
 
(2020年7月8日 . 中国网 )
首页    地名工作    深刻认识传统地名的当代价值